close

[轉載]於韓流網


一張被華語歌手翻唱四首的專輯

  到這裡終於可以進入正題JTL的音樂。之所以在這之前有怎麼多的鋪墊,是因為我認為如果沒有這些故事,JTL也早就消失在韓國娛樂界,更不要說他們的音樂被華語歌手肯定了。

  JTL 1ST ALBUM (中文譯名《龍爭虎鬥》/《龍行天下》)
   發行日期:2001年12月21日 發行公司:Yjmusic(藝傳娛樂)
  *該專輯中國大陸未引進,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有引進版。
下標有*號的為被翻唱曲目。我詳細標出了唱片的基本資料,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找來做一個比較。

*1 ) A better day 詞:李在元 曲:Henning sommerro

  復古懷舊的異國民謠曲風,混合Hip-pop的獨特節奏,加上女聲淒婉哀傷的鋪陳,一首離別曲靜靜在耳邊緩緩響起。在風笛的牽引下,架子鼓的節拍沉穩的落在三段各有風情的rap中,

副歌部分用急促的和音將聽者的心急急地提起,然後緩緩放下。最後讓貫穿始終的鼓點意猶未盡的散去。

  翻唱者:劉德華 專輯名:《美麗的一天》曲目名:《黑蝙蝠中隊》發行日期:2002年7月 發行公司:EMI百代
  一直認為劉德華是一位非常會挑歌的歌手,但是這次大膽嘗試不太適合的Hip-pop曲風,應該是對這支曲子太愛不釋手了。

    2)墮落的孩子 詞:張佑赫 曲:張佑赫 MSC

  一首略帶電子樂色彩的樂曲。
前奏伴著不規則的刮盤聲,快板應著音樂質感強烈的說唱開篇。
這首樂曲的亮點在每個樂章之間巧妙的絃樂連接和被樂評界譽為最淋漓盡致的rap發揮。
聽完這首曲子,你也許可以瞭解中文與其他語言在說唱這種音樂形式演繹上的不同了。

中文是世界上所有語言中唯一表意的文字,
而世界上絕大多數文字是表音的。因此在說唱這一環節下,無論是英語、日語還是韓語似乎都可以比中文運用得更得心應手些。

所以,中文才有「說得比唱的好聽」這種說法吧。
同時,中文不僅是表意文字,而且還有四聲。
這無疑給了僅僅依靠節奏來體現音樂性的rap以更大的挑戰。放在rap裡的四聲不僅不能增加音樂的質感,反而會破壞這種語言本身的節奏魅力。

回到這首歌裡,不同層次的rap行雲流水般向你湧來,讓人為之一震。即使聽不懂唱詞,也能體會歌者內心強烈的情感衝突。
在這首曲子裡,JTL成員張佑赫用簡約、強烈的字眼抨擊了韓國國內娛樂界光怪陸離的現象,這首曲子也是被唱片審查委員會以全票否決的禁播的曲子。
   
 3) Just say goodbye 詞:安勝浩 曲:Johan Gunnarsson,Richard Amderson

    *4)Enter the Dragon 詞:張佑赫 安勝浩 李在元 曲:張佑赫 安勝浩 李在元

  與其說是Hip-pop曲風不如是說帶著強烈節奏感的Techno舞曲風格居多。非常「悅耳」的一首曲子,大概只有聽過的人才能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calypso鼓打出乾脆利落的節奏,合著成員張佑赫收放自如的rap,樂曲在高潮中開篇。整個曲目的編排也非常出彩,可以說是一首過耳難忘的好作品。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它被Energy翻唱,成為他們的成名曲和代表作之一的原因。
  翻唱者:Energy 專輯名:《無懈可擊》曲目名:《無懈可擊》發行時間:2003年1月 發行日期:環球唱片

    5)Mistake 詞:李在元 曲:李在元

  聽了這首曲子你大概可以瞭解為什麼在H.O.T fan裡流傳著這樣的一種說法,在元是「潛力股」。非常簡單的一首電子舞曲,也就是因為簡單,所以才有值得稱道的地方。鮮明的音樂元素混合獨特的構想,在不規則裡尋求音樂的平衡,將低音吉他和電子混合的恰當好處,既符合當下的潮流又有自己的品位。

    6)Really want you 詞:李在元 曲:Bob Flori,Jericco castelli

    7) Hard for me 詞:Lin 曲:Johan Gunnarsson,Richard Amderson

    *8)From fan 詞:張佑赫 曲:張佑赫 MSC

  如果你讀過俄國詩人的一句詩:「我來到世間,只為了曬曬太陽。」
那麼當你聽到這支曲子的時候就一定會想起這句話。

  輕輕撩動的吉他,配上清澈見底的和音,低吟淺唱出溫柔和感恩的心情。
背景中若有若無的絃樂,一步步將樂章推向前進。
整支曲子如浪花輕撫海灘,讓人有包裹在海浪裡的愜意。而歌詞裡,成員張佑赫將JTL與歌迷之間的平凡的點點滴滴一一串起,讀來不禁動容。
所以在以後的歲月裡,每當唱到這首曲子,台上台下總會回憶起當初艱難的歲月,不知不覺淚流滿面。
  翻唱者:蕭亞軒 專輯名:《第五大道》曲目名:《靜靜的看你》發行日期:2003年12月 發行公司:EMI百代

    9)My lecon 詞:安勝浩 曲:安勝浩

  聽這首曲子猶如聽一首小品式進行曲,很矛盾的說法,但符合我的感覺。
各種元素都有,但擺放的卻很服帖。
而且這首曲子是由安勝浩獨立編曲完成的,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聽得多的人應該瞭解要寫出一首好曲子並不難,但是如何編曲是個大學問。
一個好的編曲可以將一首很一般的曲子唱遍大江南北,
同樣,令人無法接受的編曲也可以輕易毀掉一首傑作。
  我覺得總體來說這首My lecon的作曲一般,但是它的編曲是絕對可以上乘的。

    *10)Bow wow 詞:李在元 曲:李在元

  為什麼在第一次聽的時候讓我想起了H.O.T時期李在元的Pu-ha-ha,

但在聽第二遍的時候我否定了自己的看法。
大量的電聲樂器和合成器的嫻熟運用,不是一個青澀的毛頭小子可以做到的,
如果在幾年前李在元只是小心翼翼的將一些音樂的想法用自己的語言嘗試表達的話,
在這首曲子裡可以說他已經在玩音樂(play music)了。是啊,音樂本來就是用來玩的,
所以才說play piano嗎。 如果可以有興趣對比一下的話,
就可以從這兩首曲子裡看到這個H.O.T.裡最小的成員驚人的成長。

  翻唱者:潘瑋柏 專輯名:《我的麥克風》曲目名:《咖喱辣椒》發行日期:2003年9月 發行公司:環球唱片

    11)A better day (instrumental)

  鑒於時間和篇幅的約束,我無法將第三、六、七首歌一一向你介紹,決不是說這三首不好聽,因為這三首歌是從全球近三百首征曲中精選出的,真是精品中的精品了。

可是我私心一下,希望大家更關注由JTL成員自己創作的曲目。
令我欣慰的是,在華語歌手翻唱的四首歌曲中,有三首是由JTL自己創作的,而且幾乎完全沿襲了JTL的編曲和配器。
看到他們付出的努力得到我們國家的歌手欣賞和肯定,真是非常高興。

前面的八千字是一氣呵成的,

但是寫到這一部分,我猶豫了很久。
並不是說沒有話說,

只是一直在斟酌
究竟該用怎樣色彩的文字向不瞭解他的人介紹一個真實的張佑赫(至少是我認為的)。

因為即使是不瞭解韓國音樂的人也應該聽過H.O.T,但是張佑赫,這個虛無的概念該如何在我的筆下豐滿起來呢?



    舞、舞、舞

  《樂記》上有一段記載:
「故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悅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磋歎之,磋歎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歌」是「言」,但不是普通的「言」,而是一種「長言」。

「長言」即入腔,成了一個腔調。為什麼要「長言」呢?
就是因為這是一個情感的語言。

「悅之故言之」,因為快樂,情不自禁,就要說出,就要「長言之」和「磋歎之」。
這就到了唱歌的境界。

更進一步,心情的激動要以動作來表現,就走到了舞蹈的境界,
所謂「磋歎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從這段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認為舞蹈是比歌唱更高境界的精神的表達。

我非常喜歡宗白華對舞的詮釋:
「舞」,這最高度的韻律、節奏、秩序、理性,同時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動、力、熱情,
它不僅是一切藝術表現的究竟狀態,且是宇宙創化過程的象徵。

藝術家在這時失落自己於造化的核心,沉冥入神。

「是有真宰,與之浮沉」,從深不可測的玄冥的體驗中昇華出來,行神如空,行氣如虹。在這時只有舞,這最緊密的律法和最熱烈的旋動,能使這深不可測的境界具象化、肉身化。
在這舞中,嚴謹如建築的秩序流動而為音樂,浩蕩奔馳的生命收斂而為韻律。


下面我所要介紹的世界就是由張佑赫創造的舞的世界。
  但凡是H.O.T或JTL的扇子在談論到張佑赫的時候,出現頻率最高的句子無非是

:佑赫的舞跳得好棒啊!太炫了!
這一點我印象深刻,

因為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張佑赫這個名字的時候,朋友跟我說的話。

說實話,
在那時張佑赫這個名字並沒有在我心裡留下多麼深的痕跡——一個舞蹈技術不錯的藝人,僅此而已。

因為以我的經驗,要擁有像這樣的技術和肢體感覺,五年足夠了。



  讓我對張佑赫有所改觀,

是在得知他是以業餘的舞者的身份得到韓國青少年舞蹈大賽的冠軍並進入H.O.T說起。


在這裡要說明的是我上一段說的五年並不是指自學舞蹈,而是專業訓練。
因為在我看來對舞蹈的領悟並不是自學可以達到的,
而且大多學習舞蹈的人是自幼年開始的,這時除非天縱奇才,否則除了嚴厲的馴化別無他法。

證據大概就是我年幼時對於舞蹈的厭惡吧。
從四歲開始,每天的能做的只有三件事:訓練、吃飯、睡覺。

在我還不知反抗為何物的時候,

我錯過了弄堂裡的橡皮筋、摸瞎子、造房子、踢毽子和一切可以與同齡人分享的東西。

在幼兒園裡,我總是最晚到,最早走。
我想如果不是我親愛的奶奶,我的人生大概就會一直這樣走下去吧。
托奶奶的福,我像所有平凡的孩子一樣長大,補上了所有拉下的遊戲。

我從表姐那裡知道了小虎隊和費翔的一把火。
一邊聽著歷史老師慷慨激昂的說:「資本主義是腐朽的、沒落的、必將毀滅的。」
一邊在下面偷翻著日本漫畫。

就這樣十幾年過去了,舞蹈在我的生命裡,早已淡去,除了一雙自認為還能鑒別出舞技優劣的眼睛外,什麼也沒留下。
現在的孩子總是抱怨讀書有多麼辛苦,我卻不以為然,只是我經歷過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知道讀書是用腦子,而舞蹈是要用「五體」去膜拜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得知張佑赫的所有老師只是一台電視機的時候,
受到了人生的一次巨大「打擊」。

唯一能想到安慰自己的話就是,智慧的對立面就是矛盾,這是人生對人生觀的開的玩笑。
在安撫了自己「受傷」的心靈後,
我對張佑赫的看法發生了第一次轉變:從一個舞蹈技術不錯的藝人,到了一個很有天賦的舞者。

以前曾在一個專業hip-hop網站上看到一個世界性的舞者綜合評估,在popping技術這一項中,丸山正溫(安室的前夫)名列第一,一個歐洲舞者位居第二,第三就是張佑赫,

而且他是所有上榜舞者裡最年輕的。

我倒不認為這樣的評估有像IFPI每年公佈的唱片銷量這樣權威,
但至少可以說明一點,並不僅僅是亞洲樂界在關注這個舞者。

畢竟,在張佑赫二十歲以前,他已經可以把手指都放到恰當好處了。如果將範圍縮小到韓國,應當說張佑赫的技術可以算是頂級的了。

  但這仍是不夠的,這充其量只是說明張佑赫是一個出色的舞匠而並不是一個舞蹈家。我真正承認張佑赫是一個出色的舞蹈家,是從一個被無數人津津樂道的舞台開始的。

不錯,這就是完全由他創造的舞台——99年的獨舞Do or die。首先,我要說明的是我認為從舞匠到舞蹈家的飛躍可以不是年齡上的、經驗上的,甚至不是技術上的,但是絕對是藝術感悟上的。


下面,我要順著我所理解的藝術展開我的邏輯。

周濟《宋四家詞選》裡論作詞云:「初學詞求空,空則靈氣往來!既成格調,求實,實則精力彌滿。」空靈和充實是藝術精神的兩元,先談空靈。

在H.O.T後半期開始(98-99年),
張佑赫開始形成了自己獨立的舞蹈風格,或者說是舞蹈指紋。

德國詩人novalis說「混沌的眼,透過秩序的網幕,閃閃發光。」用在舞蹈的領域裡,秩序的網幕應當就是所謂的舞蹈指紋。

而閃閃發光的正是藝術家的獨創意境,是從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觸時突然的領悟和震動中誕生的,它不是一味客觀地描繪。
所以藝術家要能拿獨創的「秩序的網幕」來把握閃光。

要說張佑赫的「秩序的網幕」是如何形成的,這恐怕要得益於在絕大多數時候,張佑赫都要在有十幾個跳著相同舞蹈動作的年輕人(包括伴舞)包圍的舞台上表演的緣故。

不斷地反省和比較,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肢體語言,爾後他開始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語言表現內心的體會。這就有了他的第一次嘗試,對空靈的捕捉。

當舞台之上傳出音樂,舞者的心情非常安閒舒適。
他將神志寄托在遙遠的地方,沒有任何的掛礙。
舞蹈開始的時候,舞者忽而俯身向下,忽而仰面向上,忽而跳過來,忽而跳過去。
儀態是那樣雍容惆悵,簡直難以用具體形象來形容。
再舞了一會兒,他的舞姿又想要飛起來,又像在行走,又猛然聳立著身子,又忽地要傾斜下來。
他不加思索的每一個動作,以至手的一指,眼睛的一瞥,都應著音樂的節拍。
輕柔的羅衣,隨著風飄揚,長長的袖子,不時左右的交橫,飛舞揮動,絡繹不停,宛轉裊繞,也合乎曲調的快慢。

他的輕而穩的姿勢,好像棲歇的燕子,而飛躍時的疾速又像驚弓的鵠鳥。
體態美好而柔婉,迅捷而輕盈,姿態真是美好到了極點,同時也顯示了胸懷的純潔。

舞者的外貌能表達內心——神志正在玄冥之處遊行。
當他想到高山的時候,便真峨峨然有高山之勢,想到流水的時候,便真洋洋然有流水之情。
他的容貌隨著內心的變化而改易,所以沒有任何一點表情是沒有意義而多餘的。

樂曲中間有歌詞,舞者也能將它充分的表達出來,沒有使得感歎激昂的情致受到減損。
那時他的氣概真像浮雲般高逸,他的內心,像秋霜般的皎潔。

意想不到的美妙舞姿也層出不窮,他望著觀眾的眼睛明媚流盼,歌唱時又露出潔白的牙齒,往來的動作,也都有所象徵的內容,忽而迴翔,忽而高聳。

真彷彿是神仙在跳舞,

合著節奏正在跳得往來悠悠然的時候,轉眼之間,舞蹈忽然中止。

等到他回身再開始跳的時候,音樂換成了急促的節拍,舞者做出翻騰跪跌種種姿態,靈活委宛的腰肢,能遠遠地探出,深深地彎下,輕紗做成的衣裳,像蛾子在那裡飛揚。
跳起來,猶如鳥兒,慢起來,又非常舒緩,宛轉地流動,像彩雲在那裡飄蕩,他的體態如游龍,袖子像白色的雲霓。

像這樣美妙的舞蹈,使觀眾稱讚不止,沒有一個不是興高采烈的。

  在Do or die中,他努力創造了一個有著可以看的音樂和可以聽的顏色的空靈天地。
此時的他,生活在一個叫H.O.T.的象牙塔裡,所以他的心是自由的。

這樣說雖然有些矛盾,但細細想來應該都能理解。
H.O.T.庇護著他,縱容著他,讓他的青春和才情猶如空潭瀉春般肆意的從指尖、髮梢灑落。


  周濟論詞空靈後主張
「求實,實則精力彌滿。精力彌滿則能賦情獨深,冥發妄中,雖鋪敘平淡,摹繪淺近,而萬感橫集,五中無主,讀其篇者,臨淵窺魚,意為魴鯉,中宵驚電,罔識東西,赤子隨母啼笑,鄉人緣劇喜怒。」
而這種求實的努力,對應到張佑赫的身上,應該就是他的第二個階段JTL時期的舞蹈。

  如果說張佑赫在H.O.T.時期對音樂和舞蹈的感悟是源於這個叫H.O.T.的象牙塔的話,
那麼在JTL時期,他才真正開始體會什麼叫「音樂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樂」的道理。

這可以說是命運對他的洗禮,同時也是造化。

他的眼睛開始關注比舞蹈更廣闊的世界,那就是生活本身。
這種心境的變化折射到舞蹈的表現上,自然是他的舞蹈語言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大抵也就是有些人所說的張佑赫的舞蹈現在變得天然成化了。

但是這種變化,對於一個已經形成自己的舞蹈指紋的藝術家來說是非常難得的。

因為真正的舞蹈並不在於肢體的擺動,而是用肢體的語言去尋求人類內心中的共鳴。

這是舞者的世界就真正誕生於一個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這充沛的自我,真力的彌滿,萬象在旁,超脫自在,於是「舞」是他最直接、最具體的自然流露。

  真正的好作品不是將舞者的心裡的東西塞到觀者的眼睛裡,而是將觀者內心的東西掏出來。

藝術是一面鏡子,我們每個人都能看到的不同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恰恰是自己的倒影而已。

可見藝術境界中的空並不是真正的空,而是由此獲得「充實」,由「心遠」接近到「真意」。

真意是什麼?不正是人身的廣大、深邃和充實?所以蘇東坡詩云:「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都是一個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韓樂研究生 的頭像
    韓樂研究生

    朝鮮全羅八道

    韓樂研究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